少年小说网

少年小说网>文稿拾零 > 詹托法雷尔 斯塔兹朗尼根1(第1页)

詹托法雷尔 斯塔兹朗尼根1(第1页)

出版北美三部曲《斯塔兹·朗尼根》[2]的英国出版人声称:这部著作实在太恐怖,人物和事件太复杂、太伟大,以至于一个简短的、描述性的题解根本无法涵盖。在我怀着热情、同情和遗憾,有时甚至厌恶的心情读完《斯塔兹·朗尼根》这本书以后,对此完全赞同。然而,我还想斗胆谈一些我的看法。当然,我说的这些看法丝毫没有企图完整地(甚至也不是概括地)分析他那部皇皇八百四十页巨著的野心。

门肯[3]曾说过,小说家们的基本主题是分解一种性格。《斯塔兹·朗尼根》也遵循了这个原则:主人公是贫贱、虔诚而又规矩之家的子弟,他自认为是个硬汉,是一个喜欢找碴打架的人,有时——很遗憾——也确实如此。渐渐地他被酗酒和结核病所毁灭。这种类型的小说常常夸大主人公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那些巨人、魔术师、挑战者和特拉布松帝国[4];另一方面则是那些箴言和棍棒。然而,在《斯塔兹·朗尼根》中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差距并不大。也许斯塔兹的最大悲剧就在于他理想世界的匮乏。围绕着他的,正如围绕着我们的,或许比我们还要严密的,是一堵看不见的墙。斯塔兹就像七月九日大道或者伯多大街上他毋庸置疑的同类们一样,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生活的。他代表了强壮的男子汉,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一个无忧无虑或者不被别人观点左右的人。或许这位喜欢找碴打架的人——在美洲任何地方——最现实的一点就是这种根本的非现实性,就是这种错误。

我不知道在法雷尔的这部小说中是否有值得记忆的篇章,我只知道它从整体来说是强而有力的。他没有被愤怒或者嘲笑篡改(就像辛克莱·刘易斯的某些章节,两者有相似之处)。我要说它是真实事件的一种记录——说得更确切些,是一种再创作。

芝加哥南区,由意大利组织取代爱尔兰个人勇气之前的南区,在这部书中存在,并且将继续存在下去。

陈泉译

[1]此篇初刊于1937年1月8日《家庭》杂志。

[2]美国小说家詹·托·法雷尔(JamesThomasFarrell,1904—1979)的代表作,以芝加哥贫民窟为背景。

[3]HenryLouisMencken(1880—1956),美国语言学家、讽刺作家。

[4]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拜占庭帝国崩溃后在小亚细亚黑海南岸建立的希腊人帝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春牧场  爱情经不起等待,我和牛马恋爱  你站在金字塔的第几层  前山夏牧场  正方形的乡愁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  居山而行  离太阳最近的树  综武,老子天下无敌  旅行精灵:我的宝可梦在异界变强  缓慢的归乡  成为一个龙傲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切开忧郁的洋葱  谋杀的简约之道  好孕美人,靠生子拿捏天选之子  爱的进化论  穿越抗战之疯狂黄包车  深山夏牧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